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杀虫、灭鼠、防治病媒传染病的专业期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已连续3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是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3-1142/R
- 国内刊号:10-152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杂志,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Pж(AJ) 文摘杂志(俄)
蜚蠊病毒胶饵杀灭蜚蠊的实验室观察
贾瑞忠;杨振洲
关键词:蜚蠊, 病毒, 胶饵, 死亡情况, 美洲大蠊, 德国小蠊, 致死时间, 试验, 灭蟑效果, 生物杀虫剂, 外界刺激, 发病, 药物, 药剂, 死亡率, 进食, 方法, 毒饵, 生物活性剂, 反应灵敏度
摘要:市场上灭蟑药品种类很多,文献报道也不少,但均以化学药物灭蟑为多。近来一种利用 蜚蠊自身感染的病毒制作成毒饵用于灭蟑的产品已经面市。本文就其实验室灭蟑效果做了观 察。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武大绿洲毒力岛”专业用1%生物灭蟑胶饵,第一代样品,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提供,有效成分:蜚蠊病毒4.8×105个,蜚蠊信息素10/万,生物活性剂。 1.2 方法 鉴于目前国家尚无对生物杀虫剂的评价与鉴定的相应标准,本试验仅参照GB139 17.7-92方法进行测试,评价标准按实际生物效果为准。取美洲大蠊、德国小蠊2周龄成虫, 雌雄各半各分3组,每组30只,放入试验柜内,放入胶饵和水,进行无选择强迫试验,试验 温度(26±1)℃,相对湿度(60±5)%,每天观察受试虫种击倒与死亡情况,同时对其生态行 为做记录。2 结果与讨论2.1 药物对蜚蠊行为的影响 试验期间美洲大蠊在进食毒饵7d左右活动能力减弱,对光感 反应、外界刺激反应灵敏度下降,开始出现死亡现象,死亡方式与化学药剂有明显差别。化 学药剂致死方式:蜚蠊兴奋性增高,死亡迅速,击倒后腹部朝上。而进食此生物药剂发病后 先腹部着地,对饮食、饮水没有驱向性,对外界刺激也不敏感,爬行迟缓,对强光、振动感 应力下降,触角摆动迟缓,对刺激逃避反应减弱,死亡时多为平卧,也有部分翻倒死亡。德国小蠊进食此毒饵后 发病时间较短,2d左右即有中毒发病死亡,死亡情况与美洲大蠊相似。蜚蠊病毒对蜚蠊的致 病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2.2 药物对蜚蠊的击倒和致死情况 不同时间内对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的致死效果见附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胶饵对德国小蠊的击倒死亡率4d之内可达47.8%,8d之内可 达80.5%,致死时间在5d之内即可达到50%以上,16d之内即可达100%。从表中还可以看出, 该胶饵对美洲大蠊的击倒死亡率10d之内可达16%,20d之内可达45.60%,40d之 内可达72%。结果显示,胶饵对两种蜚蠊的致死时间有差异。对美洲大蠊致死时间长于德国 小蠊,从食入到发病死亡1周以上,死亡半数需3周以上时间。可能与病毒复制时间及物种个 体差异有关。2.3 蜚蠊病毒胶饵的发展前景 此病毒胶饵主要优点有:对德国小蠊的试验群体,食入毒 饵后一般2d就可见效,全部死亡时间15d,灭蟑效果良好。蜚蠊病毒是一种特异性病毒,对 人畜不感染,对环境无污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