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杀虫、灭鼠、防治病媒传染病的专业期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已连续3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是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出版部门: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3-1142/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1522/R

邮发代号: 18-26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0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9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3-1142/R
  • 国内刊号:10-152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杂志,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Pж(AJ) 文摘杂志(俄)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8年第1期文章
  • 云南省小型哺乳动物寄生恙螨群落种多度分布

    目的了解云南省小型哺乳动物寄生恙螨种类和数量分布情况.方法选取云南省16个县(市)为调查点,现场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小型哺乳动物(小兽),收集其耳廓和外耳道全部恙螨,用Hoyer's液封片,制成玻片标本后,常规分类、鉴定.种多度分布采用Preston对数正态分布拟合.结果共捕获小兽6888只,其双耳部检获恙螨87416只,属3亚科21属192种.小板纤恙螨(Leptotrombidiumscutell......

    作者:侯舒心;郭宪国;门兴元;吴滇;董文鸽 刊期: 2008- 01

  • 1997-2006年宜昌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通过对宜昌市1997-2006年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发病情况分析,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宜昌市1997-2006年钩体病的发病情况,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997-2006年宜昌市累计发生钩体病病例526例,死亡18例,年均发病率为1.32/10万.高发人群为20~50岁年龄组男性青壮年,尤其是田间耕作的农民;高发季节为每年的8-9月;各地区发病不均,......

    作者:杨小兵;徐勇;彭磊;贺圆圆;魏巍;刘军;严薇荣 刊期: 2008- 01

  • GRNN组合预测模型对辽宁省及部分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的预测研究

    目的探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组合预测模型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率预测上的优势及应用前景.方法利用1990-2001年辽宁省、丹东市、沈阳市和朝阳市HFRS发病率分别建立GM(1,1)灰色预测模型和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ARIMA)模型,把2个模型的预测值作为GRNN的输入,实测值作为网络的输出,对样本进行训练和预测,并对3个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针对辽宁省HFRS发病率建立的......

    作者:吴伟;郭军巧;周宝森 刊期: 2008- 01

  • 影响邳州市间日疟残存病例分布的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邳州市灭疟后期疟疾残存病例分布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预先设计的问卷收集人口学信息、疟疾知识、蚊帐使用、输血史和流动史等信息.结果共调查50例患者和50名对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法分析了35个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6个因素与疟疾发病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5个独立的因素,露宿、输血史、外出疟区史和家人发热史是疟疾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疟疾控制措施应重点放在献血人员......

    作者:娄培安;余加席;刘林;刘体亚;张亚;王辉;袁夫苗 刊期: 2008- 01

  • 美洲大蠊对蓖麻粗毒的嗅觉行为反应

    目的了解美洲大蠊对蓖麻粗毒的嗅觉行为反应.方法利用蜚蠊红外监测仪观察24h.结果美洲大蠊进入装有蓖麻粗毒活动小盒的平均频次为9.67,与蒸馏水(F=5.57)和空白对照(F=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0,P0.05).结论美洲大蠊对蓖麻粗毒有一定的正向趋性.......

    作者:黄恩炯;郭晓霞;董言德;赵彤言 刊期: 2008- 01

  • 2006年武汉市病媒生物监测

    目的调查武汉市2006年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为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蚊类监测采用诱蚊灯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蜚蠊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鼠类有1科2属3种,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分别占捕鼠总数的40.8%和39.4%;蚊类有1科4属5种,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68.4%;蝇类有3科5属5种,家蝇为优势种,占捕蝇总数的67.8%;蜚蠊有1科2属3......

    作者:田俊华;吴太平;黄星;包继永;周良才 刊期: 2008- 01

  • 贵阳市星级宾馆蜚蠊侵害状况调查和防制研究

    目的了解贵阳市星级宾馆蜚蠊侵害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5家星级宾馆,采用粘捕法进行蜚蠊密度和侵害率调查.结果共捕获蜚蠊3种,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97.77%,美洲大蠊占1.08%,黑胸大蠊占1.15%.蜚蠊密度在1.77~12.86只/(盒·夜)之间,平均为8.03只/(盒·夜).侵害部位以中餐厅操作间、西餐厅操作间、西点间和冷荤间为严重,蜚蠊密度分别为13.84、10.35、8.28......

    作者:郑越平;刘莉;余传宁;黄茵;林孟华 刊期: 2008- 01

  • 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对德国小蠊聚集信息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目的研究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对德国小蠊聚集信息素生物合成的影响,为制定德国小蠊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德国小蠊聚集信息素,用气相色谱检测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德国小蠊在5龄前期摘除咽侧体,聚集信息素的2种主要组分二甲基二十九碳烷和甲基二十九碳烷的含量分别降低了10%和21%,注射保幼激素Ⅲ,2种组分的含量分别上升了32%和24%,而在5龄后期影响不明显;德国小蠊在5龄前期摘除前胸腺和注射20......

    作者:杨惠;张金桐;邓兵;李宏 刊期: 2008- 01

  • 湛江地区黄毛鼠对溴敌隆的敏感性研究

    目的测定黄毛鼠对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的敏感性,为黄毛鼠的抗药性检测提供敏感种群本底资料.方法在实验室做无选择性摄食试验.将试鼠雌雄分开,随机分组,按5个不同食毒期摄食0.0002%溴敌隆毒饵.用Bliss计算机程序,计算不同食毒期与对应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黄毛鼠性别之间对溴敌隆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0.05,PLFP50>0.05),故将雌雄数据合并计算,得毒力回归方程y=0.52......

    作者:姚丹丹;梁练;胡杰;戴广祥;李玉莲;李积成;隋晶晶 刊期: 2008- 01

  • 人体蠕形螨感染与个人卫生习惯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人体蠕形螨感染与个人卫生习惯的关系.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199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在中国期刊网上检索到的有关混用生活用品者和使用洁面用品者与蠕形螨感染关系的文献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检索到有关生活用品混用的文献11篇,累计调查人数为9356人,其中经常混用生活用品者5447人,蠕形螨平均感染率为45.82%;不常混用生活用品者3909人,蠕形螨平均感染率为27.71%......

    作者:成慧;赵亚娥;彭雁 刊期: 2008-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