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杀虫、灭鼠、防治病媒传染病的专业期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已连续3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是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出版部门: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3-1142/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1522/R

邮发代号: 18-26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0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9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3-1142/R
  • 国内刊号:10-152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杂志,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Pж(AJ) 文摘杂志(俄)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5年第6期文章
  • 采自朝鲜入境中方边民携带物中的蜚蠊

    2005年2月25日,我局检疫人员在老虎哨口岸(中朝边境口岸)对入境人员进行检疫查验时,从一入境中方边民携带的月见草籽中检出1只昆虫,随装入塑料瓶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

    作者:王纯;崔世全;杜惠丽;于立山;李冰心;李炳奇 刊期: 2005- 06

  • 三峡库区兴山县蚊种名录

    三峡库区兴山县位于鄂西山区,长江西陵峡北岸,在三峡库区淹没区内.境内植被丰富,地理环境十分复杂,适宜蚊类孳生.自1985年以来,在不同的生境采集各种蚊类标本,经鉴定隶属3亚科6属40种,其中4种为湖北省新记录,名录如下:......

    作者:周相朝;王成全;李枝金;王大军;史良才;陈传富 刊期: 2005- 06

  • 新塘口岸居民区鼠类及媒介昆虫调查

    为加强对口岸鼠类及所携带媒介昆虫的监测和控制,在新塘口岸码头已实施鼠类调查的基础上,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我们继续在居民生活区中进行鼠类及媒介昆虫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国雄;袁志洪;何耀明;李彦克 刊期: 2005- 06

  • 上海地区蚊种一新记录(双翅目:蚊科)

    2005年7月下旬,笔者在上海市大金山岛采获一批蚊虫标本,经鉴定其中一雌蚊为库蚊属库蚊亚属的小拟态库蚊,目前为止该蚊种在上海地区未曾有过报道,现将该蚊种记述如下.......

    作者:姬淑红;徐仁权;黄惠敏;李澜 刊期: 2005- 06

  • PAC-IC2型电磁脉冲驱鼠器驱鼠效果观察

    驱鼠器的种类很多,其中利用物理原理设计的驱鼠器有超声波驱鼠器、电磁脉冲驱鼠器等,但针对这类产品尚无客观的检测方法及评价指标.本实验旨在通过客观的指标对电磁脉冲驱鼠器的驱鼠效果做出评价.......

    作者:王雪松;贾瑞忠;韩树荣;杨振洲 刊期: 2005- 06

  • 中国鼠疫菌种资源利用与安全性分析

    在50多年的鼠疫控制与监测工作中,我国积累了世界上大的一份鼠疫菌种资源,它不仅在数量上位居世界第1位,而且具有高程度的代表性和复杂性.我国的鼠疫菌种覆盖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个不同的鼠疫流行时期,分离自我国境内各种不同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各种不同的宿主和媒介,几乎包括了鼠疫能够存在的所有自然条件.这是当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鼠疫菌种保存所不能比拟的.......

    作者:海荣;俞东征 刊期: 2005- 06

  • 我国恙虫病媒介恙螨的调查研究

    恙螨是恙虫病惟一的传播媒介.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对恙虫病媒介种类、习性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等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科学资料[1,2],现将主要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吴光华 刊期: 2005- 06

  • 日本大蠊与德国小蠊种群间演替因素探讨

    目的探明胜利油田地区日本大蠊与德国小蠊种群间演替因素,为控制蜚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蜚蠊的生态习性并结合多年的调查资料进行多方位分析论证.结果2种蜚蠊均为外地侵入种群,平房的家庭生态环境适合日本大蠊的繁衍,菜窖是日本大蠊佳栖息孳生场所;楼房居民家庭适合德国小蠊的发育繁衍,不适合日本大蠊;物种本身因素也是导致2种蜚蠊演替原因之一.结论2种蜚蠊种群间此消彼长演替因素主要由社会、环境及物种本身因素所致......

    作者:刘东华;曹官时;霍新北;肖太钦 刊期: 2005- 06

  • 天水市城区蜚蠊密度及其带菌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天水市蜚蠊密度及其带菌情况,为预防控制相关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粘捕法调查蜚蠊密度,瓶诱法捕蠊制作标本鉴定,并进行细菌、寄生虫、甲、乙型肝炎病毒检测.结果共调查15个点,蜚蠊平均密度为9.48只/张,种类有日本大蠊和德国小蠊.细菌检测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均阳性,霍乱弧菌、伤寒杆菌、蛔虫、丝虫、钩虫均阴性,甲型肝炎抗体(IgM)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亦均为阴性.结......

    作者:许海魁;刘宝录;宋秀平;胡淑琴;汪宏卫;高亚玲;陈秋梅;樊余庆;卢霞;余军;赵文博 刊期: 2005- 06

  • 武夷山市蝇类种群调查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素有生物基因库和昆虫王国之称,徐保海[1-3]曾先后对武夷山蝇类开展调查研究.为了解武夷山市蝇类种群分布情况,为蝇类防制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1993~2004年在武夷山口岸及武夷山市辖区内开展蝇类种群调查,共获蝇类6科59属140种,具体名录如下.......

    作者:王公东;陈烝 刊期: 2005-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