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杀虫、灭鼠、防治病媒传染病的专业期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已连续3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是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出版部门: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3-1142/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1522/R
邮发代号: 18-26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0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9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3-1142/R
- 国内刊号:10-152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二氧化碳对白纹伊蚊的引诱作用
目的测试二氧化碳(CO2)浓度与诱蚊率之间的关系,探明CO2对白纹伊蚊种群的引诱作用,以提高诱蚊灯的诱蚊效果.方法不同浓度CO2运用化学反应获取,通过诱蚊试验测定诱杀率反应诱杀效果.结果探索出一个对白纹伊蚊具有较好引诱效应的CO2浓度10.34ppm,与SB980型紫外光诱蚊灯结合试验表明,用CO2后对白纹伊蚊的诱杀率比对照灯提高13%~30%,平均20%.结论浓度很低的CO2即对蚊虫有引诱效应,......
作者:李剑泉;沈佐锐;刘志桥 刊期: 2003- 03
-
安徽省皖南山区钩端螺旋体病流行菌群(型)更迭分析
目的对安徽省皖南山区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流行菌群(型)更迭情况进行研究,掌握菌群动态,为钩体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显微凝集试验(MAT)对自然人群、病人、疑似病人及宿主动物进行病原学调查和血清学分析.结果该地区自然人群及病人血清抗钩端螺旋体抗体现以赛罗群棉兰型为主,其阳性率分别为34.13%和25.82%.结论皖南山区流行菌群(型)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出现更迭现象,......
作者:顾黎莉;何兰;王根生 刊期: 2003- 03
-
八栉蝠蚤的生活史观察
目的观察八栉蝠蚤的生活史.方法采用在基础中常规饲养和平皿中培育相结合以及分段培养法.结果八栉蝠蚤卵期为4~6d,幼虫期16~19d(Ⅰ龄3d,Ⅱ龄5d,Ⅲ龄8~11d),蛹期16~17d.结论八栉蝠蚤从卵产出至子代成虫羽化历经36~42d.......
作者:冯玉明;黎唯;王志耀;王诚;吴克勤;叶瑞玉 刊期: 2003- 03
-
三种淡色库蚊抗菊酯品系的生存力比较
目的在实验条件下通过对3种拟除虫菊酯抗性品系的蚊虫选育,了解抗性发生、发展规律,为蚊、蝇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浸液法,分别用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胺菊酯对淡色库蚊进行抗性品系的选育,了解抗性发生、发展规律;分析抗性品系的种群生存力等主要生物学特征,比较3个品系的相对适合度.结果胺菊酯不易产生抗性,在连续选育8代后抗性仅达4.66倍;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易产生抗性.对三氟氯氰菊酯抗性经6代......
作者:程璟侠;朱礼华;赵彤言;董言德;陆宝麟 刊期: 2003- 03
-
新种中华贝蠓的描述(双翅目:蠓科)
文中报道了发现于广东珠海市的贝蠓一新种,因作者发现该新种广布于广东、广西、浙江、福建、海南、四川以及新疆和云南,故命名为中华贝蠓(BezziasinicaHaoetYu,sp.nov.),并对其形态特征作了详细描述.其模式标本收藏于医学昆虫标本馆(北京100071,丰台东大街20号).......
作者:郝宝善;虞以新 刊期: 2003- 03
-
西藏南部边境地区的吸血蠓及亚东库蠓雄虫描述(双翅目:蠓科)
目的研究西藏南部边境地区吸血蠓的种类分布.方法人帐诱、诱虫灯诱和挥网法采集蠓.结果在西藏南部边境5县采获吸血蠓3属65种,其中库蠓属62种,蠛蠓属2种,细蠓属1种.首次发现了亚东库蠓的雄虫;首次证实了西藏有蠛蠓的存在.记述了已知吸血蠓种的县区分布.结论为西藏南部边境地区吸血蠓的区系分布研究提供了依据.......
作者:张有植;邓成玉;薛群力;陈川;刘国平 刊期: 2003- 03
-
溴敌隆毒杀黄胸鼠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溴敌隆对黄胸鼠的毒杀效果.方法实验室用不同诱饵进行有选择性试验和无选择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现场毒效试验.结果有选择性试验,试鼠对0.005%小麦、大米、稻谷和成品颗粒毒饵的摄食系数分别为0.88、0.73、1.11和0.13,对0.01%小麦毒饵的摄食系数为0.81.无选择性试验,0.005%小麦、大米和稻谷毒饵1~4次给药,毒杀率均低于30%,0.005%成品颗粒毒饵2次给药,毒杀率......
作者:熊孟韬;陶开会;蔡文凤 刊期: 2003- 03
-
家栖鼠对5种类型毒饵站的选择研究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毒饵站对农村家栖鼠的控制效果.方法用粘土烧制而成的一端开口和两端开口的弯管状毒饵站、花盆状毒饵站、两端开口的水泥盒和竹筒等5种类型的毒饵站对农村家栖鼠进行选择实验.结果害鼠在花盆状和竹筒毒饵站中的取食次数和取食量均较高,在平原区,取食次数分别占取食总次数的23.9%和36.2%;取食量分别占总量的26.4%和39.0%;在丘陵区,分别占50.4%、24.8%和50.1%、24.0%......
作者:王朝斌;袁春花;罗林明;蒋凡;徐翔;郭聪 刊期: 2003- 03
-
仙居县1987至2000年鼠类钩端螺旋体带菌调查分析
1987年8月初,因台风洪水原因,仙居县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暴发性流行,共有200多人发病,并有数例死亡,严重危害仙居县人民身体健康.因此,为预防与控制钩体病发生,从1987年就开始寻找钩体病传染源,开展了钩体宿主动物调查,其中鼠类是我们调查的主要宿主动物之一,经过14年连续监测,发现鼠类具有一定的带菌规律.......
作者:张宽深 刊期: 2003- 03
-
沧州市1998至200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鼠间疫情监测
沧州市于1986年发现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人,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疫情逐渐上升,1998年以来一直维持在较高的发病水平.为了解我市HFRS宿主动物感染情况,于1998~2002年对鼠间疫情进行了监测.......
作者:宋玉占;温松臣;庞振清 刊期: 2003- 03
动态资讯
- 1 蚊虫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现状
- 2 云南省蚊虫分布特点及自然感染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
- 3 电热蚊香有效成分挥发率的测定
- 4 抑太保、卡死克及灭幼宝作用于德国小蠊的生物活性研究
- 5 食蚊鱼生态及灭蚊幼虫效果试验研究
- 6 西藏樟木口岸2012-2014年蜱传病原体调查分析
- 7 宁夏部分地区家蝇对5种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 8 北京市顺义区狂犬病风险评估及防控策略
- 9 浙西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40年防制
- 10 青海省凶小库蚊辽宁病毒的分离鉴定
- 11 大隆及溴敌隆对黄胸鼠的毒力测定
- 12 吉林省革螨新记录(10)
- 13 深圳市坪山新区2016年登革热媒介监测结果分析
- 14 氯氰菊酯和残杀威亚致死剂量对致倦库蚊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 15 序贯抽样分析法在鼠类携带病原体水平监测中的应用
- 16 5种干粉培养基对鼠疫耶尔森菌生长的影响
- 17 德国小蠊抗药性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 18 泰国Kret岛埃及伊蚊控制合作研究Ⅱ.实验室及现场控制效果
- 19 我国医学生物学及控制文献50年回顾
- 20 恙虫病疫源地防制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