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杀虫、灭鼠、防治病媒传染病的专业期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已连续3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是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3-1142/R
- 国内刊号:10-152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杂志,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Pж(AJ) 文摘杂志(俄)
德国小蠊生物学特性及综合治理
齐欣;孙耘芹
关键词:德国小蠊, 生物学特性, 分泌物, 分布, 蜚蠊, 文物藏品, 卫生害虫, 生物学家, 伤寒杆菌, 沙门杆菌, 热带, 群体密度, 绿脓杆菌, 痢疾杆菌, 类群, 昆虫, 寄生虫卵, 多种疾病, 过敏体质, 传播媒介
摘要: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是世界性的重要卫生害虫.根据蜚蠊化石的考证,它们在地球上生存了3亿多年[1].生物学家认为,昆虫是寄宿在行星上成功的动物类群,蜚蠊是有适应性和成功的昆虫类群,而德国小蠊是蜚蠊目中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和难治理的害虫.它在全世界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均有分布.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广西、广东、福建、上海、北京、辽宁、黑龙江、陕西和新疆等地都广泛分布[2]. 德国小蠊能从身体不同部位排出怪味分泌物,从而使食物变味和变质.在群体密度高时,这些分泌物会在它们侵扰的场所产生一种特异的气味.它们除咬食和破坏食品、药材、纤维织品、纸张和文物藏品外,更重要的是还能携带多种致病菌,如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杆菌、伤寒杆菌和寄生虫卵等病原体,是人类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其排泄物和蜕落的表皮也会带有过敏原,使有过敏体质的人出现皮疹、哮喘和打喷嚏等症状,然而它们不是时常与严重疾病有关[3-5].
友情链接